好的,遵照您的要求,我将对原文中给出的每一个例子进行不遗漏、更详细具体的复述和解释,并辅以具体的数值示例来展示说明。


第1章:什么是键?

例子1:H₂ 和 水 (H₂O) 的路易斯结构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展示了氢气(H₂)和水(H₂O)的路易斯结构图。

详细具体解释: 路易斯结构是一种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间成键方式和价电子分布的二维图形。其核心是八隅体规则(Octet Rule),即主族元素(特别是第二周期元素如C, N, O)倾向于通过形成共价键,使其最外层价电子数达到8个,从而达到稳定状态。对于氢(H)而言,它遵循的是二隅体规则(Duet Rule),即达到2个价电子的稳定状态。


例子2:H₂ 分子形成时的能量-距离关系图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展示了一张图,横轴表示两个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Internuclear distance),纵轴表示体系的势能(Potential energy)。曲线显示,当两个氢原子相距很远时,能量为0;当它们靠近时,能量降低,在某个特定距离达到最小值;如果再靠近,能量会急剧升高。这个能量最低点对应的状态就是形成的H-H化学键。

详细具体解释: 这张图揭示了共价键的本质——它不是一根实际的“棍子”,而是一种更低的、更稳定的能量状态。

  1. 距离很远(图右侧):两个独立的氢原子互不影响。我们定义此时体系的总能量为零(作为参考点)。
  2. 相互靠近:当两个氢原子靠近时,一个原子的电子会被另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吸引,同时,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也会被另一个原子的电子吸引。这些吸引力(异性电荷相吸)大于排斥力(两个原子核之间、两个电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导致体系的总能量降低,变得更加稳定。
  3. 能量最低点(能量井的底部):在某个特定的核间距离上,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完美的平衡。此时体系的能量最低,状态最稳定。
    • 这个最低能量点对应的核间距离就是该化学键的键长(Bond Length)
    • 从能量零点到这个最低点的能量差值,就是该化学键的键能(Bond Energy),它代表了断开这个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4. 距离过近(图左侧):如果两个原子核继续靠近,超过了平衡距离,那么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会急剧增强,并成为主导力量。这导致体系的能量迅速升高,变得非常不稳定。

具体数值示例:


例子3: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 H 原子 vs. H₂ 分子中的应用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引用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ΔqΔp/2\Delta q \Delta p \geq \hbar / 2。并指出,在H₂分子中,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Δq\Delta q,橙色区域)比在单个H原子中更大。这导致电子的动量范围(Δp\Delta p)可以更小,从而降低了电子的动能(Ek=p2/2mE_k = p^2 / 2m),使得分子体系能量更低。

详细具体解释: 这个例子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共享”或“离域”会使体系更稳定。

具体数值示例(概念性说明): 这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概念性数值示例,因为精确计算需要复杂的量子力学。


例子4: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原文内容复述: 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在原子或分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可以拥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集。因此,如果两个电子占据同一个空间轨道,它们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

详细具体解释: 这个原理是理解电子如何在轨道中排布的基础,对于化学键的形成至关重要。

具体数值示例:


第3章:3-D 分子几何结构和杂化

例子5:甲烷 (Methane, CH4CH_4),乙烯 (Ethylene, C2H4C_2H_4) 和 乙炔 (Acetylene, C2H2C_2H_2) 的杂化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用一个表格和一系列图示对比了这三种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情况:

详细具体解释: 杂化理论是为了解释实验观察到的分子几何构型(如键角)而提出的一个模型。它描述了中心原子的价层原子轨道(如s轨道和p轨道)如何“混合”成新的、等价的杂化轨道,以形成更强的化学键。


第4章:根据键连接方式预测杂化

例子6:预测杂化的快捷规则(空间位阻数法)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原子的杂化类型: 空间位阻数 = (与该原子相连的原子数量) + (该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量)

详细具体解释: 这个“空间位阻数”(Steric Number)代表了中心原子周围电子区域(electron domains)的总数。每个成键原子(无论单键、双键还是三键,都只算作一个方向)和一个孤对电子都算作一个电子区域。原子需要提供与电子区域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来容纳它们。

例子7:氨 (Ammonia, NH₃) 的杂化

原文内容复述:NH3NH_3 分子中,中心氮原子(N)连接了3个氢原子,并拥有1对孤对电子。因此其杂化类型为 sp3sp^3

详细具体解释与数值示例:

  1. 确定中心原子:氮(N)。
  2. 画出路易斯结构:N原子有5个价电子,3个H原子各有1个价电子。N与3个H形成3个单键,用去3个价电子,剩下 53=25-3=2 个电子,形成1对孤对电子。
  3. 应用快捷规则
    • 与N相连的原子数量 = 3 (三个H)
    • N上的孤对电子数量 = 1
    • 空间位阻数 = 3+1=43 + 1 = 4
  4. 结论:空间位阻数为4,因此N原子是 sp3sp^3 杂化
  5. 几何构型:四个 sp3sp^3 杂化轨道呈四面体排列。三个轨道用于形成N-H键,一个轨道容纳孤对电子。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力比成键电子对更强,它会压缩N-H键之间的角度,使得实际的H-N-H键角(约107°)略小于理想的四面体角(109.5°)。

例子8:水 (Water, H₂O) 的杂化

原文内容复述:H2OH_2O 分子中,中心氧原子(O)连接了2个氢原子,并拥有2对孤对电子。因此其杂化类型为 sp3sp^3

详细具体解释与数值示例:

  1. 确定中心原子:氧(O)。
  2. 画出路易斯结构:O原子有6个价电子,2个H原子各有1个价电子。O与2个H形成2个单键,用去2个价电子,剩下 62=46-2=4 个电子,形成2对孤对电子。
  3. 应用快捷规则
    • 与O相连的原子数量 = 2 (两个H)
    • O上的孤对电子数量 = 2
    • 空间位阻数 = 2+2=42 + 2 = 4
  4. 结论:空间位阻数为4,因此O原子是 sp3sp^3 杂化
  5. 几何构型:四个 sp3sp^3 杂化轨道呈四面体排列。两个轨道用于形成O-H键,另外两个轨道容纳孤对电子。这两对孤对电子的强烈排斥进一步压缩了O-H键之间的角度,使得实际的H-O-H键角(约104.5°)比氨分子中的更小。

例子9:有机分子结构简写与详细结构分析

原文内容复述: 原文展示了两种有机分子的骨架式(skeletal structure)写法,并要求画出包含所有C-H键的完整结构。

详细具体解释与数值示例:

希望以上不遗漏的、详细具体的复述、解释和数值示例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